“小流感”为何会致命?我们需要注意什么?
点击上图,可观看视频
近日,48 岁的中国台湾艺人徐熙媛(大 S)在日本旅游时,因流感并发肺炎离世,令人震惊。一般因流感肺炎去世的多是免疫力低、有基础病的老人,大家很难相信小小流感竟能致命。
冬春交替,气温起伏大,甲流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。春节期间不少人感染后 “硬扛”,引发重症肺炎、呼吸衰竭。大 S 的离世警示我们,流感不是普通感冒,会致命,不能盲目 “硬扛“。那么,流感为何会致死?哪些情况必须及时就医?
甲流为何会致死?
流感是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传染性强。世界卫生组织估计,每年流感季节性流行会导致全球 300 - 500 万重症病例,29 - 65 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。
流感分甲型、乙型、丙型,甲流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,症状比普通感冒严重得多。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或冠状病毒引起,几天可自愈,通常无严重后果。甲流患者会有 39℃以上高热、剧烈咳嗽,还伴有全身酸痛、极度乏力,1 - 4 天内发病,症状迅速加重,严重时会引发肺炎、心肌炎、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,累及多个器官系统。
甲流致死原理和新冠肺炎类似,甲流病毒会破坏纤毛上皮,让细菌乘虚而入。一是引发肺部炎症甚至白肺,导致呼吸衰竭;二是引起全身炎症风暴,免疫系统过度反应,“杀敌一千,自损八百”,导致身体各个器官出现问题。
在这种情况下,即使是青壮年,也可能很难抢救过来,何况大S有多种病史,本身基础状况比较差。
流感引发多种致命并发症
肺炎:咳嗽伴呼吸困难、呼吸急速(>24 次 / 分)、缺氧和发热(>3 天),包括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、继发细菌性肺炎、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性肺炎。
心脏并发症:心肌缺血、心肌梗死、心力衰竭等,约占成人流感的 12%,流感性心肌炎和心包炎少见。
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:癫痫(多发于儿童和癫痫患者)、流感相关性脑病(更常见于儿童)、成人脑炎等。
肌肉骨骼并发症:重度肌炎和横纹肌溶解(常见于儿童),肌痛是流感突出特征,但肌炎并不常见。
中毒性休克:既往健康儿童和成人出现中毒性休克样综合征,多与继发产毒葡萄球菌感染有关。
合并感染:肺炎(其它病毒、细菌、真菌)、菌血症、脑膜炎和曲霉菌病等,发热超过 3 - 5 日、退热后再次发热,或病程 3 - 5 天后症状仍持续加重需警惕。
感染流感怎么办?
流感发病 48 小时是自救 “黄金 48 小时”,尤其是易感高危人群,未在此时使用有效抗病毒药物,疾病可能发展成重症。家里流感季节可常备 “奥司他韦”“玛巴洛沙韦”,同时针对甲型和乙型流感。
发病超 48 小时治疗仍有效,高危人群超 48 小时抗病毒干预也有益。还可选择布洛芬、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缓解症状。同时,应充分休息,多饮水,清淡饮食,增强免疫力。
另外,不要盲目迷信 “点滴”“挂水”,在小诊所治疗,容易耽误病情。
哪些症状、人群不能硬抗?
出现 39℃以上高热,退热药物效果不佳;剧烈咳嗽、呼吸急促、胸闷、憋气;剧烈头痛、频繁呕吐、意识模糊,需及时就医。其中,持续发热,症状不缓解且呼吸困难的患者要格外注意。
5类重症流感高危人群
像老人、孕妇、儿童、免疫力低下者、中重度肥胖人群是流感重症高风险人群,一旦得流感,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尽早抗病毒治疗。
日常提高免疫力非常重要
免疫力是抵御流感的关键,熬夜、不健康饮食、精神压力和疲惫会削弱免疫力。大量研究证实,天然虾青素可从多个渠道提升免疫力:它能抗氧化,阻断病菌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,保护免疫细胞;能抗炎,抑制炎症因子释放,阻断炎症风暴,避免器官损伤;还能调节免疫细胞,提升免疫细胞活性和数量,促进免疫球蛋白产生,增强免疫系统对病毒和细菌的杀伤能力。
虾青素干预流感、新冠共同机理
日常服用天然虾青素可增强免疫防御,预防感冒;感冒期间服用,能保护关键脏器,降低死亡风险。